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A5工程
一、項目概況:
設計單位: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設單位:北京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設管理辦公室
建設地點:北京市通州區城市副中心
建筑規模:15.5萬㎡/42.9m
A5項目位于通州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一期的西北側,三面臨城市道路,西側為景觀河道,是一期辦公樓之后最重要的行政辦公項目之一,地上建筑面積8.8萬平米。
A5項目從2016年設計到2021年竣工,歷時5年,率先實行建筑師負責制,堅持限額設計、堅持持續不斷的優化設計,對所有建筑入口雨棚、外門、下沉庭院、吊頂、幕墻等專項進行重點研究,樹立工匠精神,完成北京市的精品工程。
設計過程中,在保障功能的前提下,完成了諸多設計亮點,包括院落式布局、新中式外形、高效集約安全且人性化的辦公空間、和諧生態的景觀環境、莊重典雅的夜景照明,項目設計得到綠色三星。BIM技術的運用不僅在設計階段形象展示了建筑理念,還根據碰撞檢測報告,精細調整管線綜合,保證空間效果,避免了后續返工的風險。
施工階段,設計人員認真交底,幫助施工總包充分了解設計理念;頻繁到現場解決問題,督促嚴格照圖施工;密切配合幕墻、精裝、景觀小市政、智能化等分包單位完成深化圖紙的確認工作;積極配合工程辦和施工總包完成材料設備招標。注重工地巡查、樣板間及封樣。認真選材,控制材料造價和環保達標。
A5項目建設成果完全體現了設計意圖,質量優良!
(建筑師負責制組織架構圖)
二、成效特點:
(一)總體布局
根據項目的特殊性,院區既要相對安全獨立,又要與副中心行政辦公區整體協調融合,建筑群采用東南北三面圍合,西側面向景觀河道敞開的院落式布局。院區入口為東側辦公樓正中的三層通高巨型門洞,高大的虛空間減少建筑對周邊環境的壓迫感。內院中樓是三層的廉政展示中心。庭院式布局把分散的單體建筑從使用功能、空間構成上聯結成有機的整體,院落空間與建筑序列的起承轉合,自然景觀的滲透,為辦公人群提供了安靜舒適的環境。
(二)新中式外型
東南北三面的高層辦公樓外觀采用典雅、穩重、簡潔、現代的風格,豎向石材線條及轉角部位的整體石材處理,厚重典雅、精致耐久,突出政府辦公建筑的千年大計、簡樸莊重。金屬微坡屋頂呼應一期辦公區的屋頂形式,恰當的尺度不會遮擋視線,不影響建筑內的開闊視野,東側通透,西面與自然環境融合。建筑立面不同凹入深度的過渡空間,豐富了建筑立面設計,實現了高層辦公建筑的節能、舒適性、人性化的特點。廉政展示中心作為院內視覺中心,處理手法較為輕松,東立面正對院區主入口,南北西三側被下沉庭院環抱。內院中樓展現園林式辦公空間尺度,形成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筑空間意象,與新中式金屬格柵坡頂造型共同體現濃濃的中國風、北京味,表達中式建筑的文化意蘊,同時格柵坡頂恰到好處地隱藏了屋面各種室外設備,消聲減噪。
(三)平面布局
從功能需要出發,著重區分內與外、公共與私密,辦公高效、資源集約、安全保密。轉角位置設置交通核心筒、衛生間等,交通便利,減少干擾。會議空間的集中設置,實現了動靜分區及會議資源的高效共享。下沉庭院將室外空間延伸至地下層,為地下餐廳、職工之家及車庫帶來采光通風,節約能耗,提高了地下空間的舒適度。下沉庭院除了優化就餐與健身環境,還為辦公人員提供放松、交流的戶外場所。各層會議區、辦公區建筑空間轉折處、建筑退臺等處都設有綠化平臺,提供辦公會議間隙的休息場所,改善內層環境,體現人性化設計,給在高層建筑中辦公的人創造了直接接觸室外環境的機會,半數以上平臺可以共享西側河道景觀。
(四)景觀設計
突出兩軸兩環多空間。東西向形象軸,南北向辦公軸。內院布局,東區強調辦公前區莊重化,西區強調辦公內院人性化,外圍強調辦公周邊生態化。
(五)北京市綠色建筑三星級
A5項目建筑節能率65%,非傳統水源利用率50%,可再生循環建筑材料用量10.5%。太陽能提供76.4%生活熱水,滿足餐廚、衛浴等熱水使用。地源熱泵提供建筑所需部分用冷量和熱量。太陽能發電系統,預計發電量約為50KW,采用負荷側并網的太陽能發電系統。
(六)BIM協同設計
技術強、高素質BIM專業團隊利用BIM專業技術創建出建筑、結構、暖通、給排水、電氣、精裝、景觀等多專業的三維模型,在設計階段展現建成效果。根據碰撞檢測報告,精細調整管線綜合設計,以保證不同功能房間控高,避免了后續返工的風險。整合系統性的適宜技術,達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創造健康舒適的空間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