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一體化工作平臺通過驗收評估
近年來,天津市城鄉建設委員會高度重視建筑市場監管信息化建設,天津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一體化平臺(EPR)最早于2009年1月1日全面投入運行。2015年1月2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市場監管司組織召開全國第二批省級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一體化平臺建設工作部署會,天津市建委高度重視,竇華港主任要求各部門協調配合,劉翠喬常務副主任代表市建委和部里簽訂目標責任書,并親自擔任“數據對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組織一體化平臺業務相關的建筑業處、招投標處、質安總隊、建信中心等10個處室,按照住建部統一的數據標準,對EPR平臺數據進行整理、對系統功能進行完善,實現對工程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實時動態監管。2015年7月1日,該平臺順利通過省級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一體化平臺驗收評估,實現與部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信息的實時互聯互通。
天津市建筑市場監管信息化建設起步于2007年,整體思路是建立統一的數據庫平臺、統一的操作系統平臺和統一的信息發布平臺,通過實現對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監管環節全覆蓋監管,實現市、區(縣)兩級建筑市場信息化管理的“一網四監管”(企業管理、人員管理、項目管理以及誠信管理)。2009年1月1日正式啟用后,建設單位、建筑業企業和中介機構辦理企業資質、執業人員注冊、質量檢測機構資質、安全生產許可、外地進津企業備案、工程報建、工程招投標、承發包合同備案、安全施工措施備案、工程質量監督備案、施工許可、建筑市場執法監察、擔保公司業務備案、企業信用信息歸集等業務,均須登錄一體化平臺辦理。
天津市建筑市場監管與誠信一體化平臺采用設計、監理、開發、測試、聯調、部署相分離的工作模式,正式運行以來,天津市建委堅持以服務基層需要、服務業務辦理為導向,邊使用、邊開發,目前經過33個標段的開發,已日趨完善,較大程度提高了建筑市場監管效率和服務水平。
一是建成企業、人員、項目數據庫。目前,共有9853家企業納入平臺管理,主要包括天津市、中央駐津和外地進津的勘察、設計、施工、園林、工程監理、招標代理、造價咨詢、項目管理、工程擔保、圖審機構和檢測機構等;共有80319名注冊人員納入平臺管理,主要包括建造師、監理師、造價師、建筑師、結構師、工程師等注冊執業人員;共有187647名從業人員納入平臺管理,主要包括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機械員、造價員、材料員、資料員、試驗員和勞務隊長等從業人員;共有18088個工程信息納入平臺管理,實現市、區(縣)兩級建設工程的全覆蓋監管。二是實現對工程項目全過程監管。將工程報建、招標投標、工程合同、施工許可、市場監察、施工圖審查等業務環節全部作為子系統納入平臺,在提高各業務環節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同時,通過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實現對建筑市場的一體化監管。今年,依托一體化平臺,將實現招投標全過程的電子化。三是推進建筑市場誠信體系建設。開展對建筑企業和執業人員的誠信管理,通過良好信息、不良信息歸集,經過數學模型計算完成信用評價和信用評定,并與招投標掛鉤,為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提供有力抓手。平臺已歸集施工總承包企業信用信息近三萬條,連續兩年開展對施工總承包企業的信用等級評定,企業信用信息被招投標資信提取超過一萬次。到今年底,將逐步啟動對工程監理企業、勞務企業、招標代理機構的信用評價工作。四是完善平臺業務及服務功能。平臺具有較強的業務管理功能和綜合查詢功能,可實現多種組合精確與模糊查詢,通過網絡平臺和發布平臺,為管理部門和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