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 ▏北京市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行動方案(2021-2023 年)
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必然要求,是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客觀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 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 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 2020〕45號)、《關于推進老年宜居 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全國老齡辦發〔2016〕73號)、《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開展示范性全國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的通知》(國衛老齡發〔2020〕23號)精神,結合工作實際,就推進北京市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及時科學綜合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指示批示精神,緊緊圍繞提升老年人生活生命質量,以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為載體,通過政策、服務、場所、設施等多方面支持,著力解決當前老年人居住、出行、就醫、養老以及社會參與等方面存在的不友好問題,促進老年人全面融入和參與社會生活,營造包容、接納和尊重老年人的社會風尚,增進老年民生福祉和社會和諧,為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精神力量,為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做出應有貢獻。
按照“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的總方針,堅持"一年打基礎、兩年上臺階、三年見成效”,力爭通過三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實現老年友好理念普遍樹立、尊老敬老社會環境基本形成,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全民參與、老年人住行醫養舒適便捷。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系統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
結合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強頂層設計,整合系統資源,做好高位統籌和整體謀劃。厘清工作推進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以破解瓶頸問題為切入口,以點帶面,推動整體工作提升。
(二)堅持設施改造與氛圍營造相結合
堅持以改善硬件設備設施的不適老為基礎,努力在營造尊重包容老年人的文化氛圍上下功夫,實現設施改造與氛圍營造有機融合,促進老年人全面融入社會,享受健康和有尊嚴的老年生活。
(三)堅持改革創新與發揚傳統相結合
注重弘揚孝老愛親傳統美德,堅持以老年友好的理念引領老 齡工作領域的社會實踐和制度創新,實現改革創新與發揚傳統有機結合,引導全社會積極看待老齡社會,積極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
(四)堅持服務保障與社會參與相結合
把解決老年人問題與發揮老年人作用結合起來,既要解決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又要通過加大老年人社會參與平臺建設,發揮老年人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三、主要任務
(一)居家生活友好
1、家庭適老化改造。積極引導和支持城鄉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降低老年人居家生活風險。利用信息化手段遠程監測空巢、獨居老年人居家生活動態數據。加強居住社區公共設施無障礙改造,重點對出入口、樓梯、電梯、扶手等進行改造。
責任部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民政局、市殘聯、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
2、家庭環境安全監測。定期開展獨居、空巢、留守、失能失智、重度殘疾、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家庭用水、用電和用氣等設施安全檢查,對老化或損壞的設施及時進行改造維修,排除安全隱患。
責任部門:市城市管理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殘聯
3、巡視探訪和關愛服務。落實巡視探訪和關愛服務制度,積極幫助獨居、高齡、失能失智、重度殘疾等老年人解決生活照料等困難。支持為老服務機構拓展居家服務功能,鼓勵從基本生活照料向護理、精神慰藉、緊急救援等多方面延伸。
責任部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
4、適老化住宅研發。重視“適老化”前瞻性研究,制定“適 老化”住宅建設標準,鼓勵開發建設適合老年人生活特點的老年 人住宅和多代際住宅.堅持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融和,繼續抓 好共有產權養老設施試點。
責任部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市民 政局、市老齡辦
(二)家庭關系友好
5、傳承良好家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孝文化,提升家庭成員 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行動自覺。加 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常態化推進“尋找首都最美家庭”活動。 傳承良好家風,鼓勵子女與年老體弱、需要照料的老年家庭成員 共同或就近居住。
責任部門:市委宣傳部、市婦聯、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
6、倡導親情陪伴。鼓勵家庭成員和老年人一起參與社會活動,了解老年人所思所想和心理感受,尊重和支持老年人的選擇和決定。家庭成員應關心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定期為老年人進行體檢。支持家庭成員通過信息化網絡技術及時掌握家中老年人的身體和生活狀況。
責任部門:市委宣傳部、市婦聯、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
7、完善支持政策。完善家庭照護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子女照料老人護理假制度。開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護者技能培訓,增強家庭養老照護服務能力。將不履行老年人贍養義務行為納入個人誠信體系,加大責任追究和懲處力度。
責任部門: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
(三)社區(村)環境友好
8、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加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力度,全面提升社區為老服務水平。利用好社區綜合服務平臺,引入為老服務資源,精準對接老年人服務需求。
責任部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
9、社區環境治理。加強社區生態環境建設,大力綠化和美化社區,營造衛生清潔、空氣清新的社區環境。加強社區道路設施、 休憩設施、信息化設施、生活服務設施等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設施和場所的無障礙建設。新建城鄉社區提倡人車分流模式,加強步行系統安全設計和空間節點標志性設計。
責任部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城市管理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市民政局、市殘聯、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
10、服務設施建設。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和規范,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納入城鄉社區配套用房建設范圍。加大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力度,穩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同步實施適老化改造和 無障礙環境建設。合理布局和建設各類社區綠地,因地制宜改造或修建綜合性活動場所,為老年人活動組織提供必要的場地和設施。
責任部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市城市管理委、市民政局、市殘聯、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
11、社區鄰里關系。依托“社區鄰里節”,廣泛開展睦鄰互助養老服務活動,營造和諧鄰里關系。在家庭自助的基礎上,鼓勵城鄉同一社區中不同家庭老年人之間的生活互助,促進老年家庭與其他家庭的交流融合。
責任部門:市民政局、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
(四)健康支持友好
12、加強疾病診治。繼續推進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創造 安全、友善、適宜的就醫環境。優化醫療服務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城鄉、區域差距,促進老年健康服務公平可及。醫療機構普遍 開設老年人掛號、就醫服務綠色通道,并保留人工窗口和無碼通道。
責任部門:市衛生健康委
13、擴展健康管理。加大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力度,提升健 康管理率和老年人家庭醫生簽約率。推廣老年多學科門診模式,依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好老年人慢病長處方服務。開展腦健康篩查試點,提高老年人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接種率。持續開展北京中醫藥健康養老行動,實現全市中醫健康養老服務保障全覆蓋。
責任部門:市衛生健康委、市中醫局
14、深化健康促進。開展好老年人健康教育,提升老年人自我保健和健康促進意識。實施老年健康促進行動,開展老年人失能失智評估、管理和預防干預。為百歲戶籍老年人免費提供居家健康服務,并探索將覆蓋范圍向有需求的高齡老年人拓展。開發適合老年人群營養健康需求的飲食產品,逐步改善老年人群飲食結構。
責任部門: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商務局
15、推進醫養結合。推進醫養結合發展,對養老機構內設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取消行政審批,實行備案管理。具備法人資格的醫療機構可通過變更登記事項或經營范圍開展養老服務。鼓勵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并在職稱評定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責任部門: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五)智能應用友好
16、研發智能產品。加強智能技術運用宣傳,引導老年人正確認識網絡信息和智能技術,消除畏懼情緒和排斥心理。加大適老化智能終端產品的研發力度,滿足老年群體對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產品的多元化需求。推進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優化界面交互、內容朗讀、操作提示、語音輔助等功能,加快推進涉老智能產品與服務標準規范制定修訂。
責任部門:市科委、市科協、市經濟信息化局、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
17、推進智慧助老。整合社會資源,全面推進“智慧助老” 專項行動,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產品的技術障礙。鼓勵家庭成員 加強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輔導,幫助老年人提升智能技術運用能力。開展一批智慧健康服務示范項目和智慧家庭健康養老示范應用。
責任部門: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經濟信息化局、市科協、市科委、市委網信辦
18、強化信息化服務。加強涉老信息和數據的整合力度,通過多源數據的信息協同,為社會和老年人提供精準、方便、快捷 的信息化服務。加大對網絡詐騙、電子通訊詐騙案件的打擊和曝光力度,加強監測和監督,做好安全防護和風險控制。推廣物聯網和遠程智能安防監控技術,降低老年人意外風險。
責任部門: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經濟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委網信辦
(六)交通出行友好
19、改善基礎設施。人行橫道信號燈綠燈時長設定應充分考慮老年人出行實際,保證老年人安全通過。新建地下通道、人行天橋應設置供輪椅推行的平緩坡道。具備改造條件的既有地下通道、人行天橋應按照工程基本建設程序穩步推進實施。
責任部門: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事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市住房城鄉建設委
20、優化公共交通。地面公交站臺設置應方便老年人候車和上、下車,具備條件的應設置供短時休息的座椅。交通出行線路布局應充分考慮老年人出行需要,站點設置盡可能靠近出發地和目的地,以便就近換乘。公共交通信息應簡單、清晰、易查詢, 公交運行體現人文關懷。
責任部門: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21、改進網絡約車。完善網絡預約車輛服務,強化運營機構和工作人員的尊老愛老敬老意識,保障老年人方便快捷享受約車 服務。鼓勵網約車平臺公司通過技術手段,精準施策,為老年人提供優先派單服務。
責任部門: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22、保障綠色通行。交通樞紐應設置供老年人通行的綠色通道,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要為不使用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等群體設立“無健康碼通道”,現場安排人員做好服務引導和健康核驗。老年人交通出行現場購票、換乘應優先安排,網上購票簡便易行。
責任部門: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市經濟信息化局
(七)社會參與友好
23、老年人才資源開發。重視珍惜老年人的知識、技能、經驗和優良品德,發揮老年人的專長,鼓勵其在自愿和量力的情況下,從事傳播文化和科技知識、參與科技開發和應用、興辦社會公益事業等社會活動。加大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引導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愿的老年人繼續就業。
責任部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委老干部局、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
24、老年社會組織培育。培育和扶持老年公益服務,鼓勵老年人通過基層老年協會等自治組織促進自助互助、參與社會治理與公益事業。探索建立“時間銀行”志愿服務儲蓄制度,發展壯大老年志愿者隊伍。
責任部門: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市民政局
25、老年教育基地建設。繼續推進老年大學建設,用好各類網絡和線上教育資源。以興趣、愛好為切入點,建設以社區學院為主體的老年教育學習基地。加大對老年人教育和培訓力度,幫助老年人提升社會參與機會與能力。鼓勵各類教育機構通過多種形式舉辦或參與老年教育,推進老年教育資源、課程、師資共享。
責任部門:市教委、市委老干部局
26、老年文體活動組織。健全老年人體育組織網絡,發展老年人體育健身服務。鼓勵社會各界積極組織適宜老年人參加的文化體育和休閑娛樂活動,促進老年人身心健康。
責任部門:市體育局、市委老干部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
(八)公共服務友好
27、改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數據共享,實現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北京通-養老助殘卡辦理、老年人津貼補貼領取等政務服務事項便捷辦理。在政務服務大廳辦事窗口、填單臺等點位提供老花鏡、放大鏡等服務設備,供老年人閱讀或填寫相關辦事材料。
責任部門:市政務服務局、市經濟信息化局、市醫保局、市民政局
28、完善生活服務。生活服務領域與老年人密切相關的醫療、金融、生活繳費等服務事項,應保留現金支付和線下辦理渠道,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必要的無障礙服務。積極推進“一刻鐘社區 服務圈”建設,增強日常生活和服務消費的便捷性。
責任部門:市衛生健康委、市商務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市民政局
29、拓展養老服務。依托養老照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及為老服務組織,進一步推進居家上門服務。支持養老機構運營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拓展居家上門服務內容和覆蓋范圍。探索“物 業服務+養老服務”模式,支持物業服務企業開展老年供餐、定期巡訪等形式多樣的養老服務。
責任部門:市民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商務局
30、促進消費服務。培育發展老年用品市場,加強產品和服務質量監管,保障好老年人消費權益和消費活動的便利化。暢通投訴舉報渠道,開展對老年人產品和服務消費領域侵權行為的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查處向老年人欺詐銷售各類產品和服務的違法行為。繼續開展好老年人防金融詐騙專項行動。
責任部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地方金融監管局
(九)人文環境友好
31、”孝”文化弘揚。以春節、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等重要傳統節日為契機,挖掘傳統文化內涵,以中華傳統孝文化涵養道德底蘊。開展“孝順之星”命名和“孝順榜樣”評選命名, 編制新時代首都北京“二十四孝”故事,選樹新時代孝老愛親先進典型,營造尊老敬老助老社會風尚。將孝文化融入首善之區建設,推動孝文化宣傳常態化。
責任部門:市委宣傳部、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
32、A口老齡化國情市情教育。把人口老齡化國情市情教育 納入黨校、行政學院和各級領導班子理論學習中心組和干部培訓教育內容,著重提高領導干部孝老敬老責任意識。倡導樹立積極老齡觀,增強全社會接納、尊重、幫助老年人的關愛意識。
責任部門: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
33、敬老愛老助老氛圍營造。發揮好“敬老文明號”的引領 和示范作用,將“敬老文明號”爭創過程打造成孝文化的宣傳平臺。支持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積極開展老年人心理咨詢、情感疏導、應急干預等老年人精神關懷服務。
責任部門:市委宣傳部、團市委、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
四、保障措施
(一) 強化組織領導
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系統性強、關乎長遠。各區政府、各單位要充分認識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意義,加大對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的組織領導,完善部門協同機制,確保行動方案穩步、持續、深入推進。
( 二) 注重統籌協調
要發揮好市、區兩級老齡委統籌協調作用,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各區政府、市老齡委各成員單位要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各項任務的全面落實。
(三) 加強督促檢查
根據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推進方案,明確相關部門工作職責,建立目標考核機制,加大對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各項工作任務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
(四) 加強宣傳推廣
結合人口老齡化國情市情教育,加大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宣 傳推廣力度,倡導“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幸福老年人”理念,營造養老、孝老、敬老社會環境,引導社會各界廣泛參與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
附件:北京市推進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專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