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周年迎大慶橋梁檢測獻閱兵
慶祝建國六十周年特別報道
六十周年迎大慶 橋梁檢測獻閱兵
——
2009年是偉大的祖國母親60華誕,為紀念建國六十周年,國慶節當日,將要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閱兵。為確保閱兵活動中橋梁、通道基礎設施安全,全部橋梁和通道均需進行檢測核算。涉及到閱兵路線及裝備行進路線上的市管地下通道47座,市管橋梁39座,其中受閱路線上通道25座需要進行荷載試驗。
60年閱兵路線市管道路、橋梁檢測工作,由北京市政設計研究總院總體負責,協調組織5家檢測單位、3家設計核算單位的檢測、咨詢工作。
為確保道路、橋梁檢測工作有序、高效運行,北京市政設計研究總院經過與軍方協調溝通、匯總其它檢測單位的試驗方案,專家反復討論,已制定出檢測方案。同時,質檢站成立了國慶閱兵檢測的工作小組。一批最先進的檢測儀器如汽車輪重儀、激光斷面儀、IDIS雷達檢測系統、BJQN橋梁撓度檢測儀、遙測動力測試系統也被應用到本次荷載試驗中。
面對這次只能成功不能有絲毫偏差的檢測,為確保荷載試驗萬無一失,檢測一組、檢測二組和沉降觀測組進行了儀器調試、反復演練的操作,對檢測中各種突發事件做好了充足的應對準備和應急預案。韓一民書記負責的后勤保障小組考慮到了晚間檢測的用車、飲食等每一個細節。
按照計劃安排,我院質檢站進行實裝荷載試驗的14座通道按照不同加載類型和位置分為25個加載工況,需要在7天內完成。其中,4月11日1座;4月12日3座;4月13日3座;4月14日5座;4月15日3座;4月16日4座;4月17日7座。每天荷載試驗都在晚上11:30開始,由于涉及交通組織、多方合作及保密等因素,各試驗工況的每個步驟開始和完成時間精確到分鐘,一旦出現差錯,會延誤接下來的其他通道的檢測工作。
4月11日,終于迎來了質檢站的首次出場,當晚要進行檢測的是婦聯通道。晚上8點,按照預定計劃,大家進入試驗通道內。由于事先的多次演練,試驗現場分工明確,配合默契,9點30分,所有儀器儀表提前半個小時安裝調試完畢。整齊劃一的儀器擺放、筆直的走線、精良設備成為了其他兄弟檢測單位觀摩的對象。
12日凌晨2點,婦聯通道實裝荷載試驗開始。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大家嚴守紀律、堅守崗位,聽從負責人指揮。試驗荷載稱重、讀取初讀數、試驗加載、靜力工況讀數、原地震動加載、試驗荷載隊列行進動力檢測、測取回零數據,各個工況進行的緊湊有序,至2點50分檢測工作結束,共用時50分,比預計的70分鐘時間提前20分鐘完成。出色表現、良好的職業素質和默契的整體配合受到了軍方和交通委和路政局領導的高度贊揚!
整齊劃一的檢測現場 院領導在檢測現場看望大家
從4月12日到4月17日,隨著檢測通道和試驗工況數的增多,迅速轉場成為了真正的考驗和挑戰。由于只有兩個檢測小組,在進行試驗中,檢測一組在完成第1個通道試驗后,需要利用檢測二組測試第2個通道的時間馬上轉到第3個通道完成試驗準備。時間短、任務緊使大家的意志力、反應速度和應變能力備受考驗。
4月14號晚,院領導李殿良副書記、穆祥純副院長、劉勇副院長、包琦瑋總工、徐中豪總工一行來到檢測現場,慰問大家,給大家帶來了水果、面包等食品。領導的關懷和精神支持極大鼓舞了大家的士氣。接下來幾天里的檢測中,在組長張連普,劉能文的帶領下,檢測一組和檢測二組展開了小組競賽,檢測轉場有條不紊,井然有序。4月17日最后一天,兩個檢測小組在3個小時內完成了6個通道的荷載試驗。
荷載試驗已經結束了,接下來還有整理數據,撰寫報告大量的工作?;叵肫鸷奢d試驗那7天緊張的工作,身邊很多同志的優秀表現令我感觸頗深。蒲燕蓬同志,身為結測室的一名老同志、老黨員,不但要負責帶領年輕同志進行所有傳感器的安裝和拆卸,還要在別人都在休息的第二天上午趕到單位準備當天晚上試驗的工具、儀器。他的細心、責任心和不怕臟、不怕累的優良作風深深地感染著每一個人。孫廣龍同志,在院籃球比賽中扭傷了腳踝,但是一天也沒缺席荷載試驗,每天拖著受傷的腳堅守在工作崗位。張連普、劉能文同志晚上測試,只休息幾個小時,第二天上午還要完成本市和外地設計工作的聯系、配合工作。來自道路室、化驗室、管理室的同志都是第一次參加橋梁檢測,但他們的敬業和認真卻讓每位橋梁室的同志贊嘆和佩服。每天實驗結束已經是凌晨4、5點鐘,很多同志都是連續幾天沒回家,在辦公室進行短暫休息,因為白天同時進行的還有長安街大修、合肥合裕路立交、京承三期施工監控等設計及監控任務。
其實,從開始籌備這次檢測任務的第一天起,大家心里就十分清楚這次檢測任務的重要意義,這不僅是對市政院、質檢站的一次考驗,更是對質檢站多年以來檢測工作的一次檢閱。正是這樣一個集體,以飽滿的斗志、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以苦為樂的精神,出色地完成了本次60年國慶閱兵實裝荷載試驗;正是這樣一個集體,以完美的表現,在市領導、交通委和路政局領導面前證明了橋梁檢測做為我院主業外延鏈條的實力,為我院爭得了榮譽,也為祖國六十年大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獻上了一份自己的珍貴禮物。
張連普 楊勇